[摘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积极创新机制,先后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4.6亿元,并简化流程、精准支付、高效使用,改善民生,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积极创新机制,先后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4.6亿元,并简化流程、精准支付、高效使用,民生,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大化财政局将年度内上级批复的所有财政涉农资金指标全部归集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专户”,再由财政局农业股根据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批的项目、资金方案,将资金指标调剂下达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经审批后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商或提供劳务服务商;各项目统一由脱贫攻坚指挥部各专责小组管理,资金拨付统一由指挥部相关专责小组审核、指挥长审批,项目统一由指挥部组织验收、统一结算,促使财政涉农资金精准使用于脱贫攻坚,并便于查询。
精准到村到户,界定补助标准。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精准高效使用机制,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配和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017年,根据各乡镇贫困程度,分别安排30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共6219万元的财政涉农资金,给予各乡镇根据当年脱贫摘帽任务,轻重缓急实施屯级道路、人畜饮水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扶贫项目开发的主体作用。
界定一套资金补助标准。该县规定属于屯级路项目或产业基地道路项目的,土坡20万元以下/公里,石山25万元以下/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项目,30万元以下/公里。农村家庭水柜项目,每座补助建设资金1.3万元;集中供水工程项目,根据勘测设计概算及技术审批执行。
创新机制,快速支出。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减少资金拨付环节,缩短资金拨付时间。程序上由项目实施单位把关项目实施进度和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财政部门审核安排资金;流程上减少每笔资金都要通过县领导审核、审批,仅在下达指标时通过县领导审批;审批时间上由原来长达10天左右,缩短到现在1天内就可以办理完所有的审批流程,甚至可以当天支付。
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直接向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县直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派发“工作派单”,并告知分管县领导,要求其发挥领导作用,督导各分管单位加快工作进度。
建立专用微信群。从2017年11月份开始,每日通报各单位财政涉农资金的支出情况,并提出工作整改意见。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涉农资金拨付进度,经常组织召开资金拨付工作推进会,研究分析支出进度慢的原因,并对支出进度排名在后10名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或集中办公。按未实施项目、已实施未完工项目、已完工未结算项目、无法实施和结余资金项目,编制资金分类统计表,并限定不同形式的资金拨付期限,加快资金拨付进度。2017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4.6741亿元,实际支出4.6219亿元,支出进度98.88%,在全区排名前列,比2016年度提高了16.76个百分点。
强化监管,跟踪问效。大化县明确资金由项目实施主体自主使用,由县级统筹监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屯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全程跟踪记录、检查项目施工进度,督查指导项目建设。探索形成了项目资金分配权、审核权延伸下放到乡镇,核算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延伸下放到村到户的新机制;并形成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报账规范的管理机制,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同时,坚持以资金落实结果为考核导向,强化资金在分配、拨付等环节的进度考核,助推项目前期、实施、验收、结算等环节的有序管理。实行项目资金拨付与绩效制,增强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有效推动工作,确保项目和资金责任落实到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pg电子直营网的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